近日,23岁的重庆姑娘聂凤,因曾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一举夺得美发行业冠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消息引起广泛热议。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是近年来,国家一直在致力营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即便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只要拥有一技之长,也能有机会享受国家级别的褒奖以及各项优惠政策。
国务院特殊津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奖励制度;获得者被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每两年选拔一次,对经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国务院授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由国家一次性发给人民币20000元,免征个人所得税。
别以为只有两院院士、大学教授才能享受这项特殊津贴,其申请条件中明确: “长期工作在工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第一线,有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或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业绩突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重大贡献,并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的人士均可申请。 ”
因此,广大活跃在一线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均有机会哦。
“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全国技术能手是我国设立的优秀技术工人荣誉称号,是国家技术人才评选表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龄不超过50岁的中国公民,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已获得省(或行业)级技术能手称号,且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本职业(工种)的技术技能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
获得称号可升职加薪
今年3月,人社部授予648名在2013年—2016年国际、国内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章、奖牌和荣誉证书。
据人社部消息,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对各职业(工种)决赛获前5名且为职工身份的选手,经人社部核准后,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颁发奖章、奖牌和证书,并由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已具有技师职业资格的,可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之一。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
在过去的11年间,已有王洪军、杨建华、代旭升、赵林源、许杏桃、王康健、李斌、郭晋龙、高森、田明、王进、白伟东、朱洪斌等13位一线“蓝领精英”登上了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
除此之外, 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均活跃着大量一线技术人才。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
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791万人
激励优惠政策多多!
日前召开的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上透露:2016年,我国新增高技能人才29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791万人。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为了让广大高技能人才更有获得感,激励他们不断建功立业,国家已出台了多项政策。
不断提高经济待遇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健全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同时,《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也有类似表述:“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助力成长,更新知识
4月18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协调小组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明确,要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有力促进了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主动将实施知识更新工程与地区、行业的人才培训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国家工程的实施,带动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
落户大城市不是梦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省会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同时,纲要也要求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
“不屑于当技工”心态必须破除
近期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达上千万人。高技能人才短缺,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因一直未能得以有效破解,所以一经提及,难免再次成为焦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高级技工的渴求日益迫切;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每年都会曝出“万金难求高级技工”的新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国工匠”遭遇1000万人的缺口,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大国工匠”短缺瓶颈,为何难突破?“政府不够重视”“中国人缺少‘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机构太少”……人们多数会归咎于此类理由。
这些理由显然不成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工匠精神”几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人社部印发《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华技能大奖”年年评选,“技工荒”持续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那么, “技工缺口”为什么一直不见缓解呢?一方面,在我国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决定性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心中有一个“不愿意甚至不屑于当技工”的心结。
国家如此重视,薪酬越来越高,就业竞争如此激烈,为什么愿意当技工的人不多呢?社会人才观存在偏差,对技工认可度不高、尊重程度较低,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长久以来,在很多人心中,大学生才是人才、体面工作的代名词,而工人则是“双手油污、浑身汗臭、收入低下”的代名词。近年来,虽然国家倡导加强职业教育,但是各地各级大学持续扩招,有些大学甚至出现招生名额大于报名人数的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报名就能被录取。于是乎,大学生就业再难,人们也愿意让子女接受大学学历教育。
与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偏低、认同感不强相伴而生的,是职业发展渠道单一、上升空间和成长模式狭窄。具体表现就是,无论月薪多少,在现行体制下,技工的出路几乎永远被定格在车间一线,繁重的劳作和无休止的加班往往会伴随其全部职业生涯。无怪乎,一个月薪三四千元的“白领”岗位能吸引大学生哄抢,而工资上万元的技工岗位却无人问津。
为破解“技工荒”,不少企业和地方都以重奖和高薪的方式,来吸引和激励技术人才。让人无奈的是,很多时候高薪和重奖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技术工人申请到国外“打洋工”。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甚至德国,都有中国高技术人才获得工作签证,涵盖电焊、水电、安装等工种。为什么中国技工要舍近求远?除了经济收益高这个重要原因外,恐怕就是在国外从事技术工作,社会地位并不会低人一等。比如“水电工”这个职业,在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就很有含金量。对此,全社会都要树立 “让劳动者体面工作”的意识和信心,给予普通劳动者重奖和高薪不能是权宜之计,而应成为常态,让“劳动最光荣”深入人心。
要从根本上破解“技工荒”,我们必须营造重视技能、尊重技工的社会氛围。在提高技工人才收入的同时,更要注意消除其成长路上的瓶颈,让年轻人看到当技工也可以有尊严地生活,看得到事业前途和人生希望。唯有如此,才能迎来技工人才的春天
|